文章目录
在使用RAKsmart服务器的过程中,尤其是配置较低的小内存VPS(如1GB或2GB内存),可能会遇到内存不足导致应用崩溃或服务响应缓慢的问题。此时,挂载Swap(交换分区)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。Swap相当于虚拟内存,当物理内存不足时,系统会将部分暂时不用的内存数据转移到磁盘空间中,从而保障服务的稳定运行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RAKsmart服务器上创建、配置和优化Swap分区。
一、什么是Swap分区?
Swap是Linux系统中的一种虚拟内存机制,它通过磁盘空间扩展内存容量。当物理内存(RAM)被耗尽时,系统会将部分内存中的数据临时存储到Swap分区或Swap文件中,腾出RAM空间供当前活跃的进程使用。虽然Swap的读写速度远低于物理内存,但它能有效防止因内存不足导致的系统崩溃。
适用场景:
- 服务器物理内存较小(如1GB或2GB)。
- 运行内存消耗较大的应用(如数据库、Java应用)。
- 需要处理突发流量或临时高负载任务。
二、准备工作
在开始操作前,请确保:
1.已获取ROOT权限:RAKsmart VPS默认提供root账户或可通过sudo
执行管理员命令。
2.检查现有Swap分区:避免重复创建。

3.确认磁盘剩余空间:Swap文件需要占用磁盘空间,建议预留至少1GB可用空间。

三、创建Swap文件
步骤1:分配Swap文件空间
以创建2GB的Swap文件为例:

步骤2:设置文件权限
Swap文件需限制为仅root可读写,避免被篡改:

步骤3:格式化Swap文件
将文件标记为Swap类型:

成功后会显示“Setting up swapspace version 1”等提示信息。
步骤4:启用Swap文件

再次运行free -h
或swapon --show
,确认Swap已激活。
步骤5:配置永久生效
上述操作重启后会失效,需将Swap文件信息写入/etc/fstab
:

四、优化Swap性能
1. 调整Swappiness参数
swappiness
值(范围0-100)决定系统使用Swap的积极性。默认值通常为60,值越高越倾向使用Swap。对于数据库或高I/O场景,建议降低该值以减少Swap依赖:

2. 调整缓存压力(vfs_cache_pressure)
该参数控制内核回收目录和inode缓存的频率。适当提高可减少内存浪费:

五、删除或调整Swap
1. 停用并删除Swap文件

同时需移除/etc/fstab
中对应的Swap配置行。
2. 调整Swap文件大小
需先删除旧Swap文件,再重新创建:

六、注意事项
- SSD寿命问题:频繁写入Swap可能影响SSD寿命,建议内存长期不足时优先考虑升级配置。
- Swap大小建议:
- 内存 ≤ 2GB:Swap设置为内存的2倍。
- 内存 2GB~8GB:Swap等于内存大小。
- 内存 >8GB:Swap可设置为4GB~8GB。
- 性能监控:使用
htop
、vmstat 1
或sar -S
命令观察Swap使用情况,避免长期高负载运行。
七、总结
通过为RAKsmart服务器配置Swap分区,用户可以在不升级硬件的情况下缓解内存压力,提升系统稳定性。实际使用中需根据业务需求调整Swap大小及内核参数,并结合监控工具定期检查服务器状态,以确保服务的高效运行。